人生以服務為目的,助人為快樂知本;
感謝科技的發達,今天早上透過網路電話,與一位在香港遇到教養問題的家長討論她孩子的問題,並跟她分享在教養上的五個重點。
把這五點po出來,也跟大家一起溫故知新:
- - - - - - - - - - -
Parenting Guide: 2017/11/17
1. 我們沒有辦法、也不需要做一個完美的父母;追求完美反而會給自己更多壓力。而這股壓力,往往會不自覺地施加在孩子身上(尤其當我們情緒時)。
2. 要開始學習分辨問題是孩子的問題、還是自己的問題。如果是孩子的問題,我們就不需要太take it personal,給自己壓力了。(例如不收玩具、吃飯不專心、)
3. 兩歲孩子會故意做不對的事情、講了更故意,是很正常的,因為他們正持「自我認同危機期」Crisis of Self-Affirmation。這種行為會持續到3.5歲左右。這階段,也是開始給予「兩個選擇」的時機,讓孩子透過經驗選擇後的結果,下次學習做出正確的選擇。
4. 在這階段,除了要善用『兩個選擇』之外,還要加上「事前約定」和「秋後算帳」,教育效果才會顯著。
事前、事中、及事後的處理流程如下:
a. 事前:事前提醒,確立原則(重新講清楚規矩是什麼)。
b. 事中:給他「兩個選擇」;如果孩子仍然做不對的事,就「讓孩子經驗選擇後的結果」。(記得要是一件他很care的事情)
c. 當他不高興、大哭、甩賴的時候,不要「不理他」,但要用「同理但不處理」的方式來對治。
d. 事後:記得要和孩子「秋後算帳」,在大家都沒有情緒時,討論今天的事件,以及下次可以怎麼做才會更好。
5. 下次再做同樣的事情以前,再次事前提醒、確立原則。